首先,高老师从国赛统计方法论去解析数模国赛的主题分类和命题走向,把握国赛试题的命题倾向。
接下来,高老师以流程框架图的形式具体地说明了数模国赛的一般解题思路,强调了数据处理的重要性。这其中,高老师首先着重介绍了计算软件----Matlab和Python,强调了Matlab在常微分方程(ODE Function),数据拟合(CFtool Toolbox),图像处理,投影重建方面的应用以及Python丰富的库资源,如matploylib(绘图库)、tkinter(图形用户界面库)、statistics(数理统计库)、threading(基于线程的并行库)等。此外,老师还介绍了一些专业软件的应用,如热力学,机械设计和交通流仿真软件等专业性比较强的软件的应用。最后高老师介绍了可视化Web工具及软件在数模数据可视化处理上的一些可选项。

可视化Web工具及软件
最后,高老师在时间划分上给出自己的建议。在0-4小时内,以确定选题和搜集文献为主;4-36小时内,建模为主,同时负责写作的同学开始布局全文框架;36-72小时内,编程为主,负责写作的同学同步完成建模部分,模型推导、实验框架、文献引用;72-96小时内,写作为主,完成全部的写过过程,包括实验,敏感性分析,结论,其他文档。摘要部分要着重修改,仔细检查,学会舍取。

讲座现场
通过这次数模专题讲座,同学们在数模数据分析,数据处理,建模的合理性与完整性检验,时间分配方面都学到了很多,受益匪浅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