湖大概况
当前位置: 首页 >> 湖大概况 >> 学校简介
学校简介

湖南大学是教育部直属全国重点大学、“211工程” “985工程”和“世界一流大学”建设高校。学校办学起源于公元976年创办的岳麓书院,1903年岳麓书院与创办于1897年的时务学堂改制设立的湖南高等学堂合并,1926年定名湖南大学,1937年成为全国16所国立大学之一。新中国成立后,中国共产党主要创始人和早期领导人之一的李达担任第一任校长,毛泽东同志亲笔题写“湖南大学”校名。2000年,湖南大学与湖南财经学院合并组建成新的湖南大学。2020年9月17日,习近平总书记来校考察调研,对学校人才培养、文化传承等给予高度评价,指出岳麓书院是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策源地。

在长期的办学历程中,学校形成了“传道济民、爱国务实、经世致用、兼容并蓄”的教育传统,积淀了以校训“实事求是、敢为人先”、校风“博学、睿思、勤勉、致知”为核心的湖大精神;培育和熏陶了以王夫之、陶澍、魏源、贺长龄、曾国藩、左宗棠、郭嵩焘、谭嗣同、黄兴、蔡锷、杨昌济、毛泽东、蔡和森、邓中夏、李达等为代表的一大批彪炳史册的杰出人才。师生中涌现出43位学部委员和“两院”院士,“惟楚有材,于斯为盛”成为学校人才辈出的生动写照。

学校现有31个学院,学科专业涵盖哲学、经济学、法学、教育学、文学、历史学、理学、工学、管理学、医学、农学、艺术学、交叉学科等13大门类。拥有本科专业87个,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38个、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34个。学校获批学位授权自主审核单位。化学、机械工程、电气工程学科进入“世界一流学科”建设行列。马克思主义学院入选全国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。5个学科进入ESI全球前1‰,工程学进入全球前1‱。2025年自然指数排名居全球第43位。

学校以培养新时代经世致用领军人才为目标。现有全日制在校学生39000余人,其中本科生22000余人,研究生16000余人。建有2个教育部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2.0基地,4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。获2022年国家级教学成果奖16项,并列全国第5位。获首届全国教材建设奖4项,入选化学、计算机、人工智能领域“101”计划,入选教育部战略性新兴领域“十四五”高等教育教材体系建设团队。获批“强基计划”招生改革试点,国家卓越工程师学院建设高校,入选“国优计划”,获批国家级特色化示范性软件学院和国家级一流网络空间安全学院。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54个,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94门。入选首批国家级创新创业学院建设单位、全国首批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,2019年以来获“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”“挑战杯”等创新创业竞赛国家级金奖10项。学校与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、新加坡国立大学等境外200余所高校和机构建立合作关系。

学校现有教职工4265人,其中专任教师2375人,国家级高层次人才达334人次,四青人才达235人次,其中两院院士5人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科学基金(A类)获得者42人次,国家级教学名师5人。拥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“创新研究群体”项目7个、教育部首批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团队1个、国防科技工业局创新团队1个、国家级教学团队14个、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4个。

学校拥有全国重点实验室7个(含共建)、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个、国家工程研究中心1个、国家能源研发创新平台1个、国家级国际合作基地3个、国防重点学科实验室1个、教育部集成攻关大平台1个、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和工程研究中心13个、教育部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基地6个、文化和旅游部重点实验室1个。2019年以来牵头获国家科学技术奖12项(2024年获国家科学技术奖4项,其中技术发明奖一等奖1项,获奖数居一流大学建设高校第7位),教育部人文社科奖23项。研发了超低频水下声波雷达技术与装备、电涡流阻尼器、气体动压轴承技术、大型永磁风力发电机、三维五轴联动激光加工装备等首台首套技术。建有国家级大学科技园,获批教育部首批高等学校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转移基地、国家知识产权示范高校。学校运营管理的国家超级计算长沙中心是第三家国家超级计算中心,天河新一代超级计算机系统算力水平国际先进、国内领先。

学校现有南校区、财院校区2个校区,占地面积154.33万平方米(2315亩)。正在建设中的科创港校区,占地面积约106.7万平方米(1600亩),其中一期建设将在2026年湖南大学定名100周年之际投入使用,为学校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劲动能。

立足新发展阶段,湖南大学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,扎根中国大地,矢志一流目标,为把学校早日建成富有历史文化传承的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、培养更多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而努力奋进。

(时间截至2025年8月)






湖大抖音
湖大微信
湖大微博