校园生活
当前位置: 首页 >> 校园生活 >> 学术活动 >> 学院讲座 >> 正文
统计数据 / lectrue notice
  • 排序 学院 发文量
    1 物理与微电子科学学院 260
    2 机械与运载工程学院 259
    3 化学化工学院 250
    4 岳麓书院 239
    5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119
    6 土木工程学院 102
    7 生物学院 90
    8 数学与计量经济学院 89
    9 教务处 88
    10 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 87
  • 排序 学院 发文量
    11 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 73
    12 建筑学院 43
    13 经济与贸易学院 38
    14 工商管理学院 28
    15 外国语学院 21
    16 法学院 15
    17 新闻传播与影视艺术学院 10
    18 研究生院 10
    19 宣传部 9
    20 经济与管理研究中心 6
    21 电气院 5
电气院:仿生肌肉驱动外骨骼设计与个性化实现方法
学术地点 机器人视觉感知与控制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一楼报告厅 主讲人 沈阳自动化所机器人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研究员 刘连庆
讲座时间 2022年1月8日9:40-10:10

时 间:2022年1月8日9:40-10:10

报告人:沈阳自动化所机器人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研究员 刘连庆

地 点:机器人视觉感知与控制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一楼报告厅

报告人简介:

    刘连庆,沈阳自动化所机器人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研究员,主要研究方向:类生命机器人,微纳机器人,智能机器与系统。在 Nature Communications、Science Advances、IEEE汇刊期刊发表论150余篇,26篇论文被Lab on a chip, Engineering, Small, IEEE TBME等选为封面故事,5 次获IEEE-ROBIO等国际会议最佳论文奖。当选IEEE机器人与自动化学会副主席(2018-2019)、资深顾问(2020-2021),担任国家机器人标准化总体组秘书长、“智能机器人”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总体组专家、中国自动化学会机器人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、共融机器人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、中国机械工程学会机器人分会副总干事、中国微纳米学会微纳机器人分会副理事长等。

报告摘要:

    经过亿万年的进化,生命系统的工作方式趋于完美,给了工程科学无限的启迪空间。以人的上肢驱动为例,采用分布式仿生肌肉驱动模式,相比于现有机器人系统在关节末端采用集中式电机驱动,具有高人机耦合性和柔顺性等优点。本报告以脑卒中外骨骼康复训练为背景,从生命科学出发,发展了一种基于肌肉解剖学的上肢外骨骼设计方法,模拟人体上肢肌肉驱动方式,并利用运动生物力学与肌肉骨骼分析的方法,将人体自身高维、复杂、冗余的肌肉运动系统进行等效简化,实现了外骨骼对人体运动系统的仿生降维全驱动。在此基础上,为了实现外骨骼个性化运动辅助的目的,建立了符号与网络耦合模型,基于已学习个体模型先验知识,通过模型迁移,加速新个体模型学习,实现个体维度与同一个体时间维度上的个性化辅助。

上一条:电气院:气动柔性驱动的康复辅助机器人及其智能控制
下一条:电气院:机器人自学习优化控制理论与技术的研究进展

湖大抖音
湖大微信
湖大微博